中國小康網訊 “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這一部署,備受社會各界關注。這是自2015年底我國首次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強調“需求側改革”。需求側改革,聚焦消費,國人又有哪些新期待呢? 中國現代發展指數來了!經過黨和人民接力奮斗,我們迎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勝利在望的歷史時刻,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期盼即將變成現實?!缎】怠冯s志從2005年第一期開始推出的“中國小康指數”,從媒體角度全面感性監測、調查、發布中國全面小康進程。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國現代化發展有了堅實基礎,站上了新的起點,內涵可以更加豐富,標準可以不斷提高。順應時代發展節拍,我們綜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以及未來一段時間要實現這些目標提出的12方面具體舉措,對中國小康指數指標體系進行了更新、完善,形成了中國現代發展指數。 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就是: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圍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綱領,我們將上述定性描述的語言定量化之后,就形成了“中國現代發展指數”的11個關鍵詞:消費、飲食、公共服務、生命、生態、居住、平安、信用、休閑、教育、幸福。 秉持“中國小康指數”方式和做法,“中國現代發展指數”并不偏重于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官方式預測和評價,而更加側重從民間的角度去感悟“以人為本”的種種細節之處;并不偏重于對社會經濟情況作出國別間的比較和分析,而更加側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公眾的個人體驗提供記錄。 |